为什么需要制定照护计划?
文丨高桥泰
在照护老年人的实务工作方面,常可以听到“照护计划”这么一个词语。所谓“照护计划”就是针对需要照护的每一位老年人,提供最适合个案的照护计划。那么,我们会想:
哪些老年人需要提供个案照护?
如何拟定个案照护计划?
实施照护计划之后能否有服务质量的真正提升?
如何实施照护计划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
所谓老年人个案照护计划,其实含有“实现期望或意愿”的意思。老年人个案的照护,首要的一点就是“尊重老年人个性”,也就是说(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尽量为老年人实施满足个别期望,应对个别不满、不安、不便等相关的照护。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的老年人照护机构,与其说是“适应老年人的个案情况”的照护,不如说是为服务提供者的方便,即为了配合服务人员的工作安排而提供服务的情况更加普遍。
日本老年人照护机构一天的作息时间大概是如下情形:
6点起床,晩班与早班工作人员的晨间照护、用早餐;
9时开始换班,然后是换尿、清扫工作;
12点用中餐;
13时起,工作人员休息,休息后是换尿布间;
15时,日班业务结束,夜班人员开始接替。
有时会因一周工作变化、预定活动或紧急事故而稍微变更,但一天交接班业务流程大致不会有大变动。老年人的生活就跟随在这一天的业务流程中,这也是目前老年人照护机构的普遍情况。
日本的老年人照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总会偏向于因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履行个人工作职责,却忽略老年人个案的愿望或私人的不便、不安、不满的应对处理。老年人各有其偏好或喜欢的步调,但是通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早上想多睡一会儿,但起床时间一到就会被叫醒;相反地,早上早醒,但是不到起床时间,还得一直待在床上。即使自己不乐意,也得参加复健或午间的歌唱活动等等”。
“眼睛看东西愈来愈吃力,很担心;下肢无力, 害怕可能跌倒的状况等。”
由于健康功能退化会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不安等状况,但是这些很少被积极的对应处理。然而,正是这些细微处,只要能通过制定照护计划满足老年人的期望,服务品质的提升是完全有可能的。
“适合老年人个案的照护计划”的第二个要件是“集合多元化、专业化观点的照护”。在照护老年人的实务方面,很多个案因老年人失智症或意识程度低落的状况,无法了解其期望或意愿,如果都依照个人的意愿行事,有时反而会为个人带来不利的结果(比如失智个案中,往往可能出现手一抓东西,就往嘴里塞的情形)。照护计划如果任由照护工作人员凭自己的经验或见解径自决定,可能会有所偏差(比如忽略“语言障碍的老年人强烈要求XX服务的意愿”或“把别的专业人员认为很严重的事放着不管”等情况,也可能把别的专业人员容易解决的问题,自己认为“毫无办法”而撒手不管)。为了防止这些状况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能只靠照护工作人员一个人的经验或见解。
要经由广泛的观点加以验证。
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加以反思。
为此必须结合照护工作者,如护理人员、医师、物理治疗师、职能疗师、营养师等各领域或部门的专业人员,灵活应用各自的专业知识,以广泛的观点同心协力一起反思问题,以“适合个案状况的照护”为目标的照护计划,就是不能只靠照护工作人员的单一经验或见解,应凝聚照护团队各成员的专业知识加以活用,从广泛的观点加以反思、验证有关老年人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或实现老年人个别的期望,也处理个别的不满、不安、不便的照护工作。
照护计划是应对每一位老年人的状况,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因此,不只站在服务提供者的立场,而是从老年人的立场反思问题。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齐心协力,从不同专业的观点思考对策是最重要的原则。
在日本,《长期照护保险法》要求个案管理员与服务提供者密切合作,来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照护服务,因此他们总是需要掌握同样的老年人状态信息。为了给个案管理员和服务提供者提供一致信息,国际医疗福祉大学高桥泰教授研发了一套新的评估工具——高龄者分类分级评估(Typologyof the Aged with Illustrations,简称TAI)。本文是高桥泰教授对制定照护计划必要性进行论证的一篇文章,由高桥泰教授授权思德库研究院独家发布。
——end——
评估培训报名
11月10日-12日,思德库研究院将在浙江宁波市宁波颐乐园开启2017年第十期“老年人能力评估学习之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者长按图片右下方二维码,赶快报名!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