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田主任,各位女士先生下午好,我来自英特尔公司,在养老这个行业我是一个新兵,记得最初接触这件事是去年APEC的时候,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全球养老的圆桌论坛,从那时候开始逐渐了解这里更深层次的需求和变化。跟卢老师一样,我有几个非常强的体会: 第一,在参加养老,包括养老信息化过程中,每位机构、个人都非常有热情,不管是最终的产出怎样,大家都是非常执著来做这件事。大家很多时候还在不停的探索。 第二,发展非常快,从去年9月到现在八九个月的时间,包括今天的规模以及其他的方面,包括卢老师其他各位讲的,我感觉整个行业越来越成熟,真正到了突破和产业化的过程。 英特尔是一个以芯片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公司,为什么我们作为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公司对养老非常关注,而且关注不是说今天才开始的,英特尔在15年前,从美国甲骨文后来在爱尔兰包括在中国开始对养老行业做了大量的研究。当时主要的观点还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样的趋势会改变很多东西,包括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对医院和其他方面都会带来冲击,以及对生活整个社会结构带来冲击。 最关键,在这些机会上,英特尔怎么能够把握这样的转型,最关键是要了解,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老人的需求到底是怎样,作为一个老人的需求不是简单靠对话,做访谈,做个研究能够了解到,很多时候不一定表达得很清楚,有时候他哪怕有这个需求也不一定能够直接的表达出来。我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做一些调研等多种方式在这15年累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看起来有些对大家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对我来说,可能在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体会。 包括很多人认为老龄化或者老人服务很多时候是简单处理成跟年龄相关,60岁以上多少、50岁以上多少人等等,从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老人对自己、对生活的需求,对其他方面的需求,对很多事情的改变是跟事件相关的,我们所谓分水岭式的事件,事件跟个体相关,跟周围的家人相关,跟同事相关,可能有些工作上,像退休,有些是直接的健康上面,这不一定跟年龄成正比,包括我自己个体来说,我现在怎么算也不算老人,今年刚刚45岁,70后,刚刚过个边儿。以前觉得老龄这个话题和父母祖父母相关,前一阵查出我有高血压,后来确诊为原发性的高血压,一下子我对这个事情敏感度不一样的,医生三个建议,第一调整工作方式,不要老是半夜电话会议;第二是生活要健康,饮食上不要多喝酒,以前商业环境中应酬也比较多;第三是要运动,我最痛恨的就是跑步,但是得了这个以后我有意识的做慢跑等等,对我整个各方面环境和思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这些方面的研究以外,在中国过去两三年中做了大量的实地的研究,发现很多需要生态系统协作来做,尤其是在中国,最深刻的体会到两点,第一老人的需求是刚需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管是到哪个阶层,哪个农村或者是城市需求是很旺盛的。需求又是多元化,不简单是医疗的需求,很多时候医疗里帕金森有他的需求,康复病人又有别的需求,需求又是碎片化、多元化的。 很多的服务也非常希望把这些需求抓住,但这两者间的匹配是有问题的,因为老人非常的分散,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对需求有更好的理解,对符合需求有个匹配,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有个良性的发展,这也是卢老师说互联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今天不是从养老来谈,可能是从技术公司本身来说,刚才说的这些问题和需求在,我们如何能够解决,技术发展到现在很多事情变得不可能现在变得可能,也和英特尔的愿景,通过计算技术的开发使得每个人能连接起来享受更加生活体验的愿景是吻合的。 今天简单介绍一下技术创新环境中,怎么使得智慧养老从原来只是一个概念变成一个现实,真正觉得历史性基础性的IT变革已经到来,现在到了拐点的时候,我希望明年再举办这个论坛的时候会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 我用简短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除了养老在各个行业已经看到很多颠覆性的发展,对各位都有借鉴的意义。技术趋势里有哪些主要的方面我们能够看见的,技术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对养老提供帮助。 养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互联网+养老,其实不止是一个互联网+养老,因为这里有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生活方式、互联网+商务,是多维的方面。在各个行业来看,过去五年里,在消费者领域,其实很多科技的创新改变了很多原来的体验和方式,比如在教育、学习,我系时候是通过课堂和书本,现在基本上是都是网上,包括我的小孩都是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美国最大的教育机构不是哈佛这种大学,是一个在网上线上线下的教学机构;购物更不用说,在中国有阿里巴巴、淘宝,真正改变了我们对商品的采购的方式;旅行订机票,现在各个方面通过各种网站各种方式变得越来越快捷可及化。 发展了几百年的传统行业短短的十来年的行业被完全的重塑,养老是个硬骨头,如果是抓住这个痛点,以及有个生态系统,不是过五到十年,一到十年也可以加快这个行业的变化。 能源,高来看到高压线,现在智能电网,不管风电、水电都可以方便的加入到上面来。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对农业的育种和培育变成不一样的方式。养老很大的课题,我们如何动员这些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是在政府也可能是在民间,也可能在个人的手里,通过PPP或购买服务的模式,这些资源如何增加效率,原来一个护理员只能看一个老人,如何通过科技的手段变成能够看四五个,这样更加有效率,这是整个看到消费者和商业模式所谓的分享经济,原来是一对一的,现在被更多的共享。 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个AirBnB,是对传统的宾馆和酒店业进行颠覆,使得存量的房子,使得大家都能够建立这样的匹配关系,2008年成立,去年的估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现在去休假不止是选择酒店,通过这种方式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成功案例。 未来可以看到由于不同领域的成功,势必能够在像养老在内,各个行业中带来根深蒂固的改变,改变的过程中使得我们对传统的认识也需要进行调整,尤其是在养老里很多跟医疗相关,很多是根深蒂固的信念,在这些冲击下也在发生变化,英特尔在全球八个国家一万两千人做了调查,57%的人觉得传统医院的模式会变得过时,以前大家都要有病去大医院,现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家的选择不止是有名可信赖,可能对其他方面的便利性越来越,75%的受访者愿意以视频的方式来看病,很多通过远程和虚拟的方式,会有一定市场的接受程度。 53%的受访者认为,有些检验结果如果是自己在做的,跟医生做的同样可信,也就是说很多验血和量血压不止是在医院做,在家里和可穿戴同样有这样的市场和接受程度。84%的受访者自己的健康信息,降低总体的保健成本,大家都认为健康档案病例都是隐私的,这都是相对的指数在里面,如果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很多可分享也并不是不可能。 整体的颠覆性的发展,后面有没有一些技术在支撑,今天上午已经有一些人谈过了,从英特尔的角度来说,我们归纳成一个词“SMAC”,S是社交,社交技术带来了扁平化,对服务和人群间不是通过反复的渠道,使得渠道变得更通常。M,是移动,移动使得地点的方便性、灵活性不再是局限,医养结合最大的问题老人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地方,如何通过移动的方式联结在一起。A是数据分析,很多事情捕捉需求,知道满意度也好,哪些是真正需要愿意付钱的,都是需要通过分析来做,而分析不是简单的对数据的解读,老人的需求不是简单口头能够表达出来,很多是跟事件有关的,很多跟个人的体征有关,如何通过物理的和技术的手段把数据进行分析,来正确的判断他需要怎样的服务、推送怎样的服务,达到最佳的满意度。最后C是云计算,通过云服务、云平台能够使得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快速扩张变成可能性。其实这些需要共同进行整合来完成我们想在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里面,包括云计算需要考虑重构数据中心,以前做信息化,不管是医疗信息化还是社保,都是分级分块建数据中心,现在有了云计算的方式以后,很多方式可以可流动可虚拟化,没必要一下子投入那么多建大的数据中心,而是通过虚拟化的云服务,需要什么做什么,居家养老使得在座各位可以更加细分,有些人在云服务端下苦功,有些是应用方面更集中精力,真正把用户的需求提炼出来,使得各有所攻。 第二块是数据分析,真正把数据用好,捕捉住他们的需求,我们也在做标准化的工作,第一块是田主任领导下在做对老人本身的评估,提供怎样的服务最恰当,首先要对它有个认识,你是几岁的老人有怎样的病症和怎样的关系,评估之后再建立其他的基础上,这些数据可以指导服务提供商如何能够细分,如何进一步的耕耘。 第三块是物联网,从感知到预测到行动,尤其是在居家养老来说,补充传统的人工录入的不可能性,使得真正做到端对端的解决方案。 最后这些技术和领域已经看到在美国和国内已经有了一些非常成功的探索和案例,老人和护理员之间通过物联网的手段,下面有个智能的衬衫,感知老人情绪的变化,护理员可以有同样情景的共鸣,这样是比简单看枯燥数据是不一样的感觉,明天会看到更多物联网在养老服务的应用。 很多创新也在于机器人技术,使得很多东西在养老服务例得到了实施,很多机器人原来是在工业4.0上面,其实在国内尤其是很多厂商着力聚焦服务,尤其是围绕老人这块,上次深圳见了一些厂商,他们告诉我,机器人在养老不用做得很复杂,如果能够解决三件事,帮助老人翻身、帮助老人上厕所、帮助老人起身,已经是能够达到很多护理员所做的工作,英特尔也做了大量的开源的开发软件,支持应用软件创新者能够在机器人服务上提供各种各样满足老人不同需求的产品。 第三是细分市场,尤其是老人有一些特殊性,像帕金森,从我们的了解1%老人会得帕金森,很多我们知道他颤抖的时候已经晚了,70%的运动神经原已经死掉了,如何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前期预警,知道帕金森趋势的发展,得到帕金森症的过程中做到24小时的监测,提供给专业的公司进行量身订做的跟踪,英特尔跟麦克尔做大量的储备。 中国很多社区照护网络,比如说上还有一个“爱照护”也是线上线下通过物联网和网关把老人的起居和各方面的行为和需求推送到云端,把数据发送给服务提供商,使得大家能够满足老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社区创建了不同模式的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英特尔技术上非常有储备的公司和各位能够进行深度的合作,深耕医疗的领域,过去几年我们也作为SSIDC核心的委员,也希望接下来的几年在田主任和其他委员的共同合作上,使得养老服务信息化这个路越走越好、越走越远。谢谢大家!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