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活动 > 智能养老瞭望-首页 >

嗨,养老信息官来了!

养老信息官是什么?《中国社会保障》杂志2024年第二期(总355期)刊登了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理事长田兰宁博士的署名文章——《嗨,养老信息官来了》,与大家一起分享!


■文/田兰宁 博士

作者系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理事长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变化趋于显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社会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压力从养老服务供给数量转向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当前,政府、社会各类组织正在构筑丰富的养老服务业态。2023年,全国各类养老产业博览会吸引了上千家企业,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养老智能科技,具备智能技术的适老化终端产品大量涌现,广泛应用在医院、商店、交通、疫情防控、游园健身、办事认证等日常场景,数据和信息化技术产品成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资源。

养老数智化的新兴职业

在老龄产业的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尽管养老服务机构拥有专业服务优势,但由于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足够培训等因素,导致养老服务机构对技术应用认知不足,限制了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的能力。当前市场上,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主导的企业专注于开发智能产品,往往忽视了对接养老服务一线的实际需求,造成产品同质化;另一方面,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因受资金限制,在数字设备和系统投资上受到制约,加上技术人才缺乏,部分机构管理者对新技术相对保守,对于如何有效利用智能化产品、开展数字化运营缺乏策略。这些因素限制了信息社会下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导致养老机构容易错失数字经济带来的良机。 
 
信息技术不仅是提供智能化产品,更是信息社会下新的养老观念的呈现。笔者曾经在2018年5月举办的第七届养老服务信息技术创新主题论坛上提出,未来在养老产业链上,将出现对老年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的新兴职业——养老信息官。尽管当时对这一新兴职业的内涵尚待发掘,但还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此的深度思考。2023年下半年,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举办了首届养老信息官培训,学员来自全国40多家智能、健康、养老相关单位。首届学员之一的河北省石家庄市老年养护院院长王朝认为,养老信息官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合理地设计和管理养老信息化、智能化产品,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养老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还有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养老信息官既要满足老年人的社会情感需求,还应具备与机器对话的能力,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养老信息官是集老年人安全与照护质量管理、数据管理与应用和数字化战略规划于一身,负责根据数据推动照护决策和资源分配的服务类职业。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基于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数据分析,确保照护质量与服务创新。未来的工作内容还包括:以数据驱动运营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制定符合养老机构目标的数字化战略规划等。养老信息官以人本原则、数据驱动、持续优化为特征,核心在于将照护管理的人文关怀与现代数据的科学决策深度融合,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养老信息官的工作场景

结合理论和实践,笔者对养老信息官的工作内涵与场景作如下诠释——
 
全面评估与照护质量管理。养老信息官通过访谈、家庭访问、社区调查等方法,了解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和基本能力;结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等,确保照护计划的执行。来自天津市武清区养老院的养老信息官张朦,利用智能手环收集老年人的活动量、睡眠质量等数据,并结合医疗记录,为每位老人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通过采集服务信息、整理分析并应用评估数据,建立照护质量管理体系,能确保照护计划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将改善老年人生活与适应老年人生活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有科技、有温度的服务。
 
挖掘高价值数据要素。养老信息官不仅是数据分析师,更是老年生活的观察家和设计师。无论是居家照护,还是组织社区活动,养老信息官需要从照护服务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更新迭代,以支持老年人后续的照护计划和医疗决策。在上海爱照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的一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信息官周颖通过智能监测设备,为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设计了特殊的认知训练课程和社交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援助和医疗护理,确保服务内容贴合老年人的个人喜好与需求,并定期与老年人和家属沟通,评估照护计划的效果,根据反馈调整计划。周颖介绍说:“举个例子,老人往常一天开冰箱次数是4次,有一天却没有开,或者老人平时6点就开始有活动迹象,有一天到了中午都没有,这就是数据异常。此外,老人坐立行卧等活动都会通过感应器来方便我们掌握老人的活动轨迹。各种感应设备能自动采集老人异常移动、异常离床、摔倒、温度变化、紧急呼叫、失禁、生命体征等数据,及时向护理员的手机或其他接收端发送服务请求。床垫内置的传感器也能对老人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背部压力、睡眠质量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对夜间各种异常状态及长时间离床未归等状态自动报警。” 周颖表示,建立在科技和数据支撑之上的照护模式,能够24小时了解老人的行踪,给予老年人及时的帮助,使照护服务得到可量化的提升效果。
 
参与数字化变革与创新。在养老服务的数字化浪潮中,养老信息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理解技术,也更懂老年人,能够将复杂的技术解释为老年人容易理解的语言,让老年人不畏惧技术,方便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养老信息官能够预测养老趋势,为养老政策制定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持,成为推动养老产业进步的领路人。从组织设计层面来讲,养老信息官能够掌握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成为带领机构实施数字化变革的“桥梁”。他们引导和激励团队,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保持知识更新,确保团队成员具有持续学习与应变的能力,以适应新的系统和流程。来自宁波乐活康养服务机构的养老信息官刘炎君认为,养老行业的升级需要有一批敢于变革的人。她组建的新团队同时具备社工服务能力与商业运营能力,能够广泛开拓和挖掘社会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雨花敬老服务中心院长陈勇梅说:“我虽然来自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但是在科技上不甘落后。我已经60岁,参加养老信息官培训正是对我服务的机构进行组织变革的开始。”

亟待哺育  逐步壮大

在养老信息官的职能背后,是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养成。这依赖于尽快推动养老信息官成为新职业,制定人才标准,收集最佳实践案例集,为养老信息官扩大交流和分享经验提供平台;持续鼓励养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人才与民生行业的融合。
 
2023年12月,汇集民间智慧的《养老信息官资质与能力》团体标准通过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正式发布。该标准阐明了养老信息官能力框架模型和养老信息官培训体系:养老信息官能力包括老年人安全与照护质量管理、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化战略规划、组织设计与价值管理等7项。这7项关键能力相互支撑,养老信息管理既需要具备各项能力涉及的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结合自身岗位要求和发展方向重点提高其中的若干能力,融会贯通养老、护理、数字化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技能,最终实现为服务对象和所在组织创造价值。当然,这几项关键能力并未穷尽养老信息官须具备的所有能力,能力框架将会随着养老行业发展和大众信息素养与技能提升而迭代。除此之外,该团体标准也对培训中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创新互动的学习方式作出详细要求。
 
随着养老行业数据采集量的几何式增长,未来养老信息官将更多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提升照护质量,同时需要具备更高级的数据分析能力,以识别趋势、预测需求和改进服务。可以预见,伴随养老服务领域的持续扩展,养老信息官将需要整合医疗保健、社会工作、数据科学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指导和培训一线的养老行业工作者,为提升整个行业的信息素养和技能起到作用。笔者呼吁,政府应尽快参与进来,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养老信息官职业标准,为培训和认证提供依据,同时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养老信息化的认知,增强社会对养老信息官角色的理解和期待。
 
养老信息官这一新兴职业的诞生无疑是对当下养老服务关键难题的一种创新性回应,它随老龄社会和信息时代交叠发展而来,因而同时具备二者的显著特征,是推动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角色。在老龄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哺育并壮大这一养老新兴职业,将惠及更多的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让他们共享数智化养老的便利。

(责任编辑:徐颢)

新媒体编辑/金恺祎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杂志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2022027975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