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已无法照顾父亲时,我和兄弟就开始为他寻找适合的安养院,看了许多地方,但发现公立的安养中心很可怕,门被锁住人不能出来,里面的人悲观无生气,照护员不足,房间规格统一无个性,我无法想像爸爸在这种地方;另一种则很豪华,还有演奏古典音乐的舞台,晚餐是三道菜的完整套餐,房间极大且非常贵,太不真实了。这里刚好介于两者,整体气氛很舒适自在。”玛莉雅说。
这就是荷兰鹿特丹的生命公寓,其建筑设计、装修、人员配置、管理以及文化,都与传统模式大相径庭,生命公寓模式已经成为荷兰的标准养老模式,并被日本,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竞相效仿。
荷兰生命公寓久负盛名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周围社区的广泛参与,这也是其成功的基础。此外,以尊重老年人为基础的快乐养老模式也是其享誉世界的重要因素。
其创始人汉斯贝克先生被业内称为银发产业中的“教父”,他创造的独特幸福养老文化在业界一直为人所称道。生命公寓在2012年被国际养老权威测评机构评为世界上“最好的养老项目”之首。
生命公寓是世界上第一个酒店式养老项目,至今共有近万人生活在17个遍布荷兰的生命公寓中,同时亦有近万人的预约名单在期盼行列中。

以广泛参与和快乐养老服务理念为基础的养老模式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市场营销的调整,实现了荷兰养老院文化的彻底突破,完成了荷兰老人养老从“悲惨的地狱到幸福的天堂”的转化。
除了快乐别无他法
除了行动自由、十四位工作人员和二十位老人紧密地生活在一起,赫伯罕内不提供情绪控制药物,而是试着找出长者躁动、失眠的原因,一切环境规画与照护理念,都在致力摆脱跟医院或疾病有关的事物。
这种“去医疗化”的老年照护模式,在荷兰已是普遍趋势,位在荷兰第二大城鹿特丹的人本(Humanitas)基金会可说是开拓与实践此一理念的先趋。 “当我一九九二年第一次来到这里,一切管理都有着标准化的流程,工作人员穿着白袍走动,一切都被漆成白色或灰色,因为这被认为卫生。老人被安排在六人一间的房间当中,唯一隐私就是围绕在床四周的帷幕,他们漫游在走廊,访视的家人不断地看手表,恨不得能尽快离开这里。”人本基金会执行长贝克(Hans Becker)回忆他首次来到这间传统老人院的情况,当时他任教于伊拉斯莫斯(Erasmus)大学经济学院已二十五年,被赋予带领严重亏损的庞大照护机构朝向转型的重任。
“当时它就像一个医疗组织,金字塔顶端是身穿白袍的工作人员,老人跟家人反落在底层,这是一个不开心的环境。我称那是悲惨之岛。”贝克说。取而代之的,并非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回归到一个看似平凡的“常识”,年老无法治疗,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快乐”。他强调。
由此发展出的“快乐哲学”,构成了人本基金会独特且影响深远的老年照护模式,这些安养院现在被称为「生命公寓」(Apartment for Life),全荷兰有十五座,共一千七百间房,可容纳两千五百位老人居住,不只引领了整个产业的革新,更影响了护理学校的教育方向。
“让他们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是最重要的第一个原则。过去由护士决定老人什么时候喝咖啡、应该吃这或不能吃那,但是唯一知道什么对他最好的,是他自己,所以在这里你可以吃任何东西,没有住户允许,护士不能进来,如果十几二十天不想洗澡,也是由你来决定。”贝克说。
年长住户完全的自主权,住户就像家人般在大厅相聚社交。
约瑟夫的失智父亲平日住在安养院,定期由儿女接回家探望半身瘫痪的妻子。居家照护服务使她仍能独自生活。
比利时的迪威瑟安养中心专为失智长者设计,有特殊的伸降辅助装置帮助住户使用热水浴。
迪威瑟安养中心外设有健身器材与大型敲击乐器,常可见到老幼和乐融融地互动。
迪威瑟安养中心以小尺度的规画塑造亲密的居家氛围,照服员现场做餐、大开窗导入良好光线,能降低失智者的焦虑感。
荷兰社会重视个体的独立与自主,孩童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老人也非被动等待生命消逝,而能在良好的环境中与延续生命。
为什么荷兰生命公寓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公寓?
开放式的泛家庭文化:为了创造大家庭的氛围,把养老机构变成社交中心,对全社会开放。家庭主妇可以去养老院的超市购物,白领可以去午餐,孩子可以去上网和喂养动物,甚至每周末的跳蚤市场也开在养老院里。这与传统的封闭式的养老院截然不同。
不用即废的理念:为了防止老人各项机能的退化,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不是伺候老人,而是激活老人的自理能力,并创造条件让老人尽可能地自理。
对疾病的专业预防和康复:机构的老年医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治病,而是防病。通过专业的膳食调理,运动,和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规律,帮助老人尽可能预防各种疾病,即使患病了,也通过专业康复让老人重新站/坐起来。
对失智老人的专业引导和激活,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自理/部分自理。
给老人自己的空间:即使失能失智老人都有一方斗室,而不是睡通铺。老人受到充分的尊重。不对老人说不,老人的需求和倾诉被认真对待。
人员配置上,极其注重专业人员,如老年医生,康复/激活训练师,营养师,失智症引导师的配置。生命公寓还创建了“主妇”的职位,该员工是老人的一家之主,不仅妥贴安排老人的吃穿住行,而且配合其他专业人员,安排老人的各种活动/训练,组织各种社交。以活动/训练为例,一家普通的荷兰机构每周举办达7-80个;以餐饮为例,除了预防三高,更有抗衰老,抗老年痴呆的专业食谱和点心。
所以生命公寓为老人提供的是一种精彩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靠老人自己无法实现的积极生活方式。
由于老人是尽可能自理的,因此人员配置实际比传统模式小,维护成本低,而且老人和从业人员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高,因为他们过的都是有意义的生活。
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训练/干预/引导和激活
来源:智能养老瞭望工作室整理编辑自阿沐养老、新浪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