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试点 有亮点 也有难点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今年年底,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两亿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将达2300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达3750万人。
北京市酒仙桥街道作为一个老电子工业区,为国家做出过很大贡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正在不断增多。60岁以上人口25305人,占总人口的33.52%。随着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龄工作问题也日益凸显。低收入、残疾人多,离休、军转、退休老干部多、人户分离多……老龄社会的薄弱之处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
酒仙桥街道遇到的困难,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普遍难题。
政策不断出台: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
2010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跻身“十二五”规划,一些地方政府提出“9073”或“9064”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倡导90%的老人居家养老,7%或6%的老人在社区日间照料所等机构养老,3%或4%的老人在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养老。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5年3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各项条款。政策出台后,北京市酒仙桥民政科结合当地实际推出温馨夕阳项目。该项目由酒仙桥街道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由社会组织通过专业护理人员服务的形式,每季度入户免费上门为高龄津贴老人进行医疗护理、提供生活照料。
政策落地开花:景色是否宜人
8月19日,温馨夕阳项目已经结束第一个季度的入户工作。酒仙桥街道民政科召集了辖区内9个社区项目负责人以及三家合作社会组织。民政科科长王玮说,“其实就是想听听他们在一线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在第二季度的工作推展中,我们好进一步修正。”
作为本次温馨夕阳项目的合作社会组织之一,福寿百年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一家民政注册的专业社区养老的民非机构,通过倡导生活方式、转变思维模式来提高老人身心和谐程度。福寿百年总干事宋燕京说,在本次项目中,福寿百年为老人提供了代购餐饮、入户探访、家务劳动等多方面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多种多样,能得到街道办事处的认可,其服务质量也能得到保障,实际入户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让三家社会组织感到头疼的一个难题就是敲不开老人的门。
在温馨夕阳项目中,社会组织第一次上门服务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带入户,后几次服务则直接由社会组织和服务对象联系。然而,当社会组织独自去敲老人的门的时候,却往往遭到拒绝。免费上门服务却遭到拒绝,拒绝率高达三分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
免费服务上门:为何敲不开老人的门
吴敏是酒仙桥驼西社区工作的负责人,在吴敏主任多年的一线工作看来,社会组织敲不开老人的门,这背后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吴敏说,早在2013年,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已经初步开展。当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社会组织入户,老人接受几次了服务后,一旦中断了与政府的合作,不少社会组织便以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的收费标准向老人收费。“一朝被蛇咬,老人再次接受这样的服务,他心里有阴影,一时无法接受是很正常的”。说完这句话,吴敏对坐在对面的三家社会组织耸了怂肩膀。
吴敏的解释,像一个烫手山芋,抛给了在坐的三家社会组织。毫无疑问,信任,是社会组织能够长期、稳定入户开展服务的基石。社会组织如何取得老人的信任,是众多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的难题。
沉默之际,福寿百年总干事宋燕京接过了话茬。宋燕京说,每天早上,在大栅栏社区有近百名老人与福寿百年坚持晨练。为什么老人愿意跟着福寿百年?为什么福寿百年能坚持两年?宋燕京说其实没什么秘密,只是工作的时候用的是真心,而不是纯粹的服务技巧和手段。
服务繁杂不叫好:老人内心想什么
此次酒仙桥推出的温馨夕阳项目,内容涵盖了饮食、日常护理等各方面内容。但在社区负责人们看来,这不见得就是好。
大山子社区负责人表示,居家养老老人大多数日常照顾工作都是儿女顺手就可以完成的。如果社会机构再提供这些服务,是重复没有意义的。如何给老人提供一些在家得不到的服务,才是老人真正需求的。
那老人真正需求的是哪些服务呢?吴敏说,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了解清楚的事情,这需要大量走访老人,走到老人家里去,亲自去看看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八月份初,全国老龄办已经启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如果需要,您最愿意在哪里接受照料护理服务?”“您现在还在从事有收入的工作吗(包括务工、做生意等)?”“今年以来,您是否跌倒过?”“您是否参加了老年协会?”“您是否办了老年优待证(卡)?”“您感到孤独吗?”……在全国第四次调查问卷中,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是调查的一大重点。
一叶不知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总体进展如何
在温馨夕阳项目中,酒仙桥街道办事处是这样规划的。结束第一季度对九十岁以上老人的免费服务后,项目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服务对象。一是将8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二是60岁以上的孤寡、空巢老人,三是失独家庭。在这三步的基础之上,项目将引入社会组织共同建立社区的日间照料室。
“凡社会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重点安排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的项目,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并逐步拓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领域和范围……”这是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去年发布的《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也在去年3月份开启了在全国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序幕。纵观温馨夕阳项目,其部署跟政府规划是紧密跟进的。
实际上,不少地区在此前已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尝试,但全国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政策。去年,《通知》发布,进一步确立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工作目标,提出“十二五”时期,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有序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到202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促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支持和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推动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时隔政策发布已经一年,本年也处于“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得到了哪些推进?相关支付建设取得了哪些有效进展?在北京市酒仙桥街道的工作中,已初见端倪。但国家整体进展如何,还有待相关部门给出一份答卷。
(来源:新华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