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活动 > 联盟通讯 >

【观点】郑磊:从数据开放到治理创新



大家下午好,今天趁这个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社会创新时代政府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推动社会创新。

其中一条路径是开放政府数据。

首先我介绍一下什么是开放政府数据,开放政府数据意味着在这个时代政府要公开的不仅仅是信息,政府还需要公开数据,而数据是在整个金字塔中处于底层,数据是原始的资源,对于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成为信息,然后信息指导我们行动和决策之后成为知识。

过去我们信息公开主要开放在信息这个层面,而开放数据要求我们把底层的数据资源开放出来,这和过去政府信息的公开或者发布来说,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差别在于信息公开主要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让大家知道政府在做什么,可以参与政府可以监督政府的工作。而开放政府数据意味着大家可以利用政府的这些数据,政府在日常工作当中采集了很多和社会生活和公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回报给这个社会、开放给这个社会,大家可以充分利用,产生巨大的价值实现社会创新。

过去我们主要说的是知情权的保障,现在我们想更多强调公众对政府数据的利用权,这个我可以用一张表来简单介绍一下。
政府信息公开属于知情的层面,公开的主要是信息层,而政府数据的开放是利用层,达到了这个数据的层面。

过去政府也会在网站上发布一些数据,把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或者以单个查询的形式让大家可以去使用,但这个形式没有到所谓的利用层,因为它仍然只是让你知道,它虽然让我们知道了原始的数据层,但是没有给公众一个利用和再利用的机会。

这就是说政府数据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差别,严格的来说,开放政府数据对这些数据的要求达到什么层面?

首先这些数据必须是完整的、一手的、及时的、公众可以获取的,而且这些数据应该是可机读的,公众或者企业可以通过机读的方式下载这些数据之后从而直接导入应用。

非歧视的,不是因为和你和政府关系好你才能拿到数据或者不是因为你是学者或者专家才可以拿到数据,这些数据对社会是平等的公开。

非私有的,也就是说这些数据的产权是属于公众的。它不需要花钱,它是免费的。为什么政府数据开放不能再收钱呢?因为政府的数据在采集和储存的过程当中已经是使用纳税人的钱,使用公共财政的钱,这个数据的生成已经收过一次我们公众的钱,如果再卖一次这就属于二次收费,这些数据本身属于公共资源应该免费的开放出来。

因此也就属于免授权,只要一旦开放出去之后,如果你把这个数据给别人用你不需要再得到授权,既然是免费的公开的开放,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它。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开放政府数据。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说我们手上有一些大米,这些大米可以开放给社会去利用,有人可以做成白米饭,因为他喜欢吃白米饭,但有人想吃煲仔饭,有人喜欢喝粥,有人想把它做成炒饭。

那么我们可以对大米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进行各式各样开发和利用,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给大家的已经是做好的蛋炒饭,那些不喜欢吃蛋炒饭的人,想喝粥、想吃白米饭的人怎么办?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

第二,如果你做出这个蛋炒饭还是个夹生饭怎么办,你做的还不如别人的好。

第三,你自己做饭还要花钱还要花精力,那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做呢?回到开放政府数据,数据是底层的原始的资源,你自己把它开发出去。

政府现在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利用,把它做成一些应用开放出去,可是我们总是觉得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开发出来的这些应用不如市场上开发的更好,如果大家去政府门户网站看到一些应用,会发现跟淘宝网跟一些电子商务做的应用不在一个水平上。

第二个是,你做的不如别人好也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且你还用了很多钱,这些是公共财政的钱,你用了纳税人的钱做的还不如别人的好。

可是现在我们有种新的方式,你只要把原始的数据开放出来,让别人去做饭,自己不用花钱,别人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这就是开放政府数据的一个原因或者理由。

你做得不好我们就会说是吃力不讨好,你把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别人就没有机会再把熟饭做成别的饭了。

我们说政府就从开放数据的过程中实现了治理创新,过去是政府自己开发应用,自己把数据放在手里没有给别人用,现在是你把这些数据开放出去让社会来利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跟社会一起来开发数据价值。

政府仍然在提供公共服务,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不一定要自己做,英文上来说你只要provide data,你提供数据,但是自己不需要再produce applications,你不再需要生产,你自己提供和开放数据以后让社会来生产和制造,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发现已经实现治理创新。

从一切政府自己做,政府主导政府包办到变成政府和社会一起做,今天的主题就是一起造,这件事情能带来什么结果呢?

首先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我们过去是制造业,一直在说我们要走向创意创新,那么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这些数据的底层资源开放出来之后会推动这样一种大众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对社会来说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多元的服务,在政治层面可以实现政治透明,更重要的是公众可以参与到这一部分当中,公众和政府一起来进行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管理。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是如何。

首先我们看一下美国联邦政府的网站叫data.gov,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中央政府层面开放政府数据的平台。

它目前开放的数据集已达到13万个,那么中国在13年开始也出现开放政府数据平台,最早是由上海推出的开放政府数据平台,后来北京包括现在佛山的南海等等一些城市,大概目前有十个不到的城市或者区已经推出了开放政府数据平台。

我们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开放的数量非常少,大家刚才看到美国开放13万个,中国的平台目前开放的数据一般是在几百个左右。

不仅是数量少,而且这些开放的数据价值并不高,没有把真正社会最需要的高价值的数据开放出来,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可能对社会来说没有太大用,或者说这些数据对社会来说在别的渠道也可以得到,甚至比你得到的更好,那么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不是高价值的数据。

第三个,这些数据更多的是没有用可机读的接口下载的方式开放,你只能看,你要想用的时候非常困难,你可能要自己抄下来或者导出来,没有自动化的方式直接机器可读。

再下面一个这些数据大部分是静态的,有些几个月更新一次,但是有更多的是一年都没有更新过,或者自从上线之后从来没有更新过,而且更有意思的我们发现他们自己承诺说这个数据会每年或者每月更新一次,连他们自己做的承诺也没有达到,那么这就是一个现状。

很简单的介绍一下那么为什么出现这样情况?开放政府数据为什么变得这么难?

第一,对政府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数据在哪里?有一些政府部门自身信息化的能力,并没有达到公众所期望的水平,他们自己都没有采集这些数据,所以他们确实没有这个数据。

但是另外一个情况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有这些数据,因为这些数据不在他们这个部门在另外一个部门,政府内部分很多部门,有时候别的部门采集了数据,但是这个部门不知道,内部也没有梳理过一个目录的清单,所以他们对自己手上有什么数据资源并不知道。

第二个问题是他们终于知道我们有这些数据,他们需要考虑这些数据能不能开放,这过程当中他们要考虑这些数据是不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商业机密、个人隐私,如果涉及到这些问题,那么这些数据当然是不能开放,因为会对社会造成一些损害。
那么如果能开放之后,第三个问题是愿意不愿意开放?这些数据现在在部门手里,也许过去这些数据是可以卖钱的,也许过去因为我们部门拥有这些资源,所以我们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有更高的地位,他们都会来问我们要数据,社会上有很多人会求着政府来要数据,现在我们免费公开出去之后,我们的部门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失,我们以前的地位可能会下降,所以有些出现不愿意开放的情况。

第四个情况是即使愿意开放,这些数据也在,这些数据是不是足够的好,当他们要开放之前回头一看,这些数据其实有很大的问题。

数据质量并不好,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不全面的,可能是不及时的,甚至数据之间还有冲突,这些数据开放之后,这个社会利用了错误的数据进行了开发是会带来损失的,这种数据在开放之前,是不是需要对它的数据质量进行一些整理,提升他的数据之后再开放?

再下一个问题是这些数据质量也可以,我们政府部门有没有这个能力开放?开放政府数据对政府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哪一个部门负责这件事情?谁负责这件事情?他有没有能力?他懂不懂?他在这方面有没有足够的经验?

过程当中涉及到很多管理、政策和技术的问题,这些能力是过去所没有的,所以开放政府数据还需要做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和个人技能能力提升,这需要一些时间。

再下一个情况我没有发现,创新对于政府来说其实是承担风险的,它原来不做这件事情它也就可能不会犯错,政府内能听到一种话叫,“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我不做开放政府数据这件事情,可能没有人来说我,但是我开放了之后,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可能数据本身造成的一些危害,数据质量不好,那么会引起很大的压力,会得到公众的批评或者舆情的压力。

他本来做了很多好的事情,只有这么一件不好,整个社会都在批评他,领导也在批评他,这个时候他就会想我何必辛辛苦苦做这件事情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是一种组织文化。

最后我想说开放数据是一个生态圈,它也不仅仅是政府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政府开放了数据,社会对它进行了充分利用,政府也鼓励社会进行利用,从而产生公共价值。

产生的价值越多政府就越有动力开放更多更好的数据,那社会也有可能对它进行更好利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这个过程当中政府的责任在哪里?

第一是要开放数据,第二要鼓励社会利用,创造一些条件,所以大家可能看到国内国外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开放了数据之后还会搞一些创新大赛,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在这个生态圈当中政府更重要职责是维护生态圈良好的环境,使这个生态环境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社会创新和创造。

同时要从公众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视角出发,守住底线使生态圈创新的过程,不能对社会造成伤害,不能侵犯到个人隐私,不能侵犯到社会安全,这个就是负面清单的思维,把不能做的事情量出来,守住底线,在负面清单之外,就让这个社会可劲儿地去造,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

-End-

(来源: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