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为什么医疗不易被颠覆
在互联网+的产业政策的召感下和万众创业热潮的鼓动下,无论是投资商投下巨资的数十万的移动App,还是互联网大鳄BAT投资医疗,无不把颠覆医疗当作一种时尚。
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不单是个产业链而是个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了客户/服务/支付/支撑/监管五个方面。许多互联网厂商,如马云目前仅仅涉足了电子处方开药以及药品电子监管码或李天天的轻问诊的丁香园,都是在整个生态系中属于支撑方的一些应用产品,根本憾动不了整个生态大树。
其二,医疗服务过程遵循SOAP原则,处方仅涉及到众多环节之一的Plan环节的部分,接下的执行和成果验证更为重要。业务上的闭不了环价值也有限。各国的医改经验,伴随药剂费用的下降是现场用药安全指导等药事服务费用的上升。要指望电子处方控制价值链,确有点异想天开。
其三,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市场,不是一般的市场,按卫生经济学理论而是内部市场或叫特殊市场,这种市场属性体现了生态系中各方利益的相互制约。例如,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度性协商,又如收入来源于社会医保的医疗机构的非营利性等的市场特性。
其四,各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模式之分,不同的模式遵循不同的原则,如社会化医疗服务体系遵循效果公平,而商业化医疗服务体系遵循契约公平。我国是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不同于美国式的社会/商业混合模式,在美国行得通的商业模式未必在中国行的通。如福利药制度,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商业医保介入社会医保运营等制度或模式,在与中国一样的社会医疗服务模式的日本/德国就没有推广的制度环境,自然在中国也不太行得通。即是强推也是马鞍子搁在牛背上。
尽管许多企业家在医疗领域初试牛刀出师不利,但并不能否定他们参与医改改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产业现状的贡献和努力。只是需要补点课,这个课不是市场分析投资策略,而是医疗服务市场的属性,医疗服务模式等卫生经济学常识。
(作者:夫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