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 联盟动态 >

国际精神卫生日,听见他们的声音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今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布第2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

共享健康资源 共建和谐家庭。

 

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指出,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的疾病,这种疾病对于病人、家属的身体、精神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多重摧残,使家庭成员角色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家庭成员角色的完整性是保障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呼吁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方式,促进优势医疗资源下移,帮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摆脱疾病困扰,早日实现健康,共同建设和谐家园。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老年抑郁。

 

老人抑郁,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一大因素莫过于孤独,子女长期工作在外,聚少离多。随着身体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也会增多,使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尤其身体疾病导致行动不便时,消极感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便会产生抑郁。

 

除了疾病的原因,还有很多原因导致老年人出现抑郁情绪。比如社会角色的转变,原本在单位任要职,因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以致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障碍。还有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这可能会加重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对于原先性格内向、老年期缺乏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

 

 

在生活中,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常郁闷、沮丧、痛苦、悲伤的情绪,这就是抑郁症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

  • 抑郁心境,心烦意乱,苦恼,忧伤,感到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心情沉重得像乌云笼罩,生活的一切看上去都暗淡无光,整日忧心忡忡,度日如年,以泪洗面。

  • 兴趣丧失,几乎对任何事情均没有欲望,不能体验生活的乐趣,家门不出,电视不看。

  • 感觉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对衣着小事都感到力不从心,懒于疏理。

  • 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用,是子女的累赘,无价值感,内疚、自责。

  • 焦虑不安,心里不踏实,总是担忧,如为子女不按时归家而惶恐不安,唯恐遭遇车祸。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到不幸,将大祸临头。表情紧张,坐卧不宁,发脾气,易激惹。

  • 思考困难,动作迟缓。感到脑子迟钝,联想困难,话少,活动少,行动缓慢。

  • 悲观厌世,痛不欲生。有过抑郁症体验的老人曾经描述这是他们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困难的经历,比任何肉体的疼痛都要难以忍受。所以有不少抑郁症的老人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

 

以上是老年抑郁症心理症状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有各种躯体不适的老人,频繁就诊于各综合医院,由于检查不出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而误认为大夫的水平不高或埋怨现代的检测水平太低,殊不知许多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躯体不适有可能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

 

老年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包括:

  • 疼痛综合征,如头痛、腿疼、胸疼、背疼、腹疼及全身疼痛;

  • 胸部主诉:胸部憋闷、心慌气短;

  • 消化系统则为厌食、腹部不适、腹胀、便秘;

  •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面红、手抖、出汗、周身乏力等。

     

 

 

当出现以上这些症状,老年人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正确面对退休,认可这是一个正常的且不能避免的过程,从忙碌且规律的职业生活中退出,转而过着悠闲、无规律的老年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角色的转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同时,注重自我养生调身体,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并坚持定期去医院体检。

 

 

除此之外,对于老人来说,家人的理解与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平时子女孝敬父母,比起物质更应体现在老人的精神需求上,尽可能的多回家陪伴,多与他们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老人表示身体不适,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老人的免疫力。同时还要引导老人正确对待生与死,对身体过分担忧的老人,陪伴其到正规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消除焦虑感和紧张感。

 

但是,不是所有的抑郁情绪都必然是抑郁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种坏心情可能会持续数小时、数天,可能是由于天气不好引起,可能由于生活事件引起一时的失意,这种不良情绪一般持续几天会自行消失,同时也不会对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造成影响。从精神病学角度讲,这种情况尚不能诊断为抑郁症。如果老人持续两周以上在一天的多数时间里都高兴不起来;几乎对所有活动,包括原来感兴趣的活动都丧失兴趣或愉悦感;总是感到精力不足、疲劳、自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并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失眠、早醒,无缘由心烦,坐立不安等。以上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则构成临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关于老年抑郁症,这几点您需要知道:

 

  • 老年抑郁症是可治愈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尽早到精神心理专科门诊就诊,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

  •  在就医过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即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无论患者本人和家属都顾虑到心理专科就诊。在此需要提醒公众的是,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对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专家推荐尽早求助于精神心理专科医生。

  • 由于老年抑郁症是心理、精神疾病,是否仅靠心理治疗即能治愈?抑郁症病人常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和社会问题,抑郁发作又进一步影响了病人的人际交往、家庭和睦。因此,对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是大有益处和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有严重的迟滞或焦虑,有自杀危险的病人,药物治疗通常是治疗的第一手段。此时的心理治疗主要是医生的言语支持、安慰和保证,当药物治疗为心理治疗铺平了道路,病人感到轻松一些,可以与医生交谈时,才能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于他的心理治疗方法。所以,老年抑郁症不能忽视药物治疗的作用。

  • 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担忧自身的躯体不适和健康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之一,加上老年人在领悟性强的同时也易受暗示,建议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仔细研读药物说明书,以免去仔细体会可能没有出现或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您身上的药物不良反应,建议将药物说明书交给家属阅读,帮助您观察药物反应。

  •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药物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起效时间,通常在2-3周以后逐渐起效,有些药物甚至在4周以后起效。所以在治疗初期,切忌频繁换药或对治疗丧失信心。

  • 许多老年患者对失眠症状主诉很强烈,误认为只要睡眠改善其他一切症状随之消失,所以要求只服用镇静催眠药,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长此以往,不但抑郁症不能治愈,还能形成对某一种安眠药物的依赖。在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中,抗抑郁药物是主要治疗药物,镇静催眠药物是辅助药物。

  • 老年抑郁症虽然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所以疾病治愈后的药物维持治疗预防复发甚为重要。有些老人对此难以接受,认为只有不吃药才是疾病治愈的标志,这又是一个认识误区。所以要遵医嘱,切忌自行作主过早停药。

 

衷心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本文整理自“大话精神”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文章)

 

——end——

 

 

 

评估培训报名

 
 
 

 

11月10日-12日,思德库研究院将在浙江宁波市宁波颐乐园开启2017年第十期“老年人能力评估学习之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者长按图片右下方二维码,赶快报名!微信扫一扫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