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 联盟动态 >

【SSIDC三周年特辑】为什么以规范化数据集进行养老服务评估工作?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关于评估和信息化一些体会。首先规范化的数据集来自于科学的评估,我们要用科学工具进行评估,这个数据集不是先有的,而是通过评估才有了这样的数据集,数据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指导我们做更好服务,更恰当的服务,更高水平的服务。第二个帮助我们控制成本,任何服务如果我们不计成本做下去,我们都可以做的比较好,但是任何一个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当我们谈到优质服务时候,如果我们不谈成本这也不太恰当的。所以我们的数据集,我们的信息化整个过程为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两点,一个是不断的提高你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而且能够知道你在提高。第二个你能够永远去控制成本,知道你的资源使用情况,哪些资源使用合适,哪些资源使用不合适,所以我的评估是评估与规范,通过评估达到规范的目的,评估和规范是所有现代化管理两个最重要的议题。

为什么养老?大家都谈养老,不知道大家对养老是否达成一致的看法,在座每个人脑子里想的养老这个事是不是想的一回事,通常来讲不是一回事。在民政部门人脑子里提供一些老年人生活照亮服务,民政部发的高龄老人的补贴券,可以说他们对于老年定位认识是:我要给你一些钱,让你购买一些,比如说饮食、餐饮这种服务。卫生部门一提养老这个事,就会想到为老年病怎么样,积极治疗老年疾病这些事情。我们在座的科技界精英们,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你们马上想要发展什么样的产品让老年人生活舒适、方便或者解决老年人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这样想的话,其实我们不见得想的是一回事。

今天纠缠这个问题要花很多时间捋清楚,但是我今天讲的就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很多老年人离不开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今年的中国老年人口当中慢性病情况,因为我们所料的服务很多情况下是老年卫生服务的范畴,在今天有很好的数据,告诉我们,80岁以前年龄越高,慢性病发病率就越高,80岁以后情况有点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我们认为是适者生存。

患慢性病的状态,肯定跟年龄有关系,年龄越高,风险就越大,就越有可能得慢性病。很多老年人,他们可能会有不止一种慢性病,多种慢性病共存。这个时候要注意城市和农村没有太大区别,我们网上讲的好像农村老人更结实,但其实是因为没有很多人关注农村老人,需求是一样的。今天的医疗体系关心的是急症,进医院,医生给你看病,做手术给你解决问题,慢性病不是,是需要长期用药的。

有病和是否残疾是一回事,很多老年人是残疾状态下生存的,而且是长期的,我有一个经验了,疼痛会是你变老伴随的事,而且时不时找上你,找不出原因来,就咬牙忍者,过两天不知道又慢慢没了,这种情况会反复发生,我们可以叫它残疾的状态。这和年龄有关系,男性、女性没有太大区别,农村、城市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残疾不见得一定使你生活出问题,不能自理,我这个处于残疾状态的人今天照样可以参加会议没有问题,只不过忍着点就是了(笑~)。实际上大量老人出现生活受到严重阻碍,因为年龄增长残疾的状态,在这个问题上,同样,男性、女性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农村和城市也没有区别。

然后我们就要知道,我们说给老年人提供服务,我们要知道服务是什么,今天老人需要所谓要照料服务是针对慢性病失能、失智的长期服务,我们目的要延缓疾病,延缓失能,我们的目的并不能宣称给他们治病,我们只能说把严重影响生活的这种状态给往后推迟或者是让它发生的不是那么严重,或者一旦严重我们给它很好的服务。第二个针对老年患者和家庭成员进行医疗指导,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关注照顾。第三个需求你的服务要让他方便,能够很快容易的得到,不是让他到大医院排队等等不是这样的。第四个涉及到你要有这个能力去购买服务,无论让他社保,建立长期照顾保险,自己老年人有没有能力,家庭有没有能力是这个问题,需求是这些东西,我们要特别清楚。

那么满足这种需求,我们现在情况是什么样,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养老院,护理院,一起称做长期护理机构,发展速度很快。

大家很清楚看到,其实在我们政府引领企业进入养老行业之前,很多企业已经进来了,因为市场很多人认识这个需求,很多人努力去做,回应这个市场,我们看到发展非常快,发展也不太平衡。南京市仍然是公办发展比较慢,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天津市民营发展非常快,政府发展非常慢。

同一个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测算一下,看看老年人失能状态,需求的程度,我们会看到这两个城市的情况,告诉我们住在公办机构老年人要远比住在民办机构的老年人要健康得多,这个意思不是说公办的服务好,是因为公办吸收了很多健康的老人,为什么吸收?这里有很多探讨的东西。告诉大家特别困难的,特别失能,严重失能的,我们民办的机构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公办的这个责任承担的不是很多。

回到SSIDC在民政部上报的系统,他们也做了很多,田兰宁也做了很多努力,把现有的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等级做了评估,养老机构分五类,老年公寓,养护院,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等其他类型,虽然这里面有交接、重叠部分,作为第一次分类这样分一下也可以。大家知道在北京、上海有的特别高档的,收入不菲的养老院。我们看看养护院人能力完好的人只占2%,他们确实收了有需求的人。福利院通常是公益的,有21%的是人能力很好的,在看看养老院能力完好的占8%,我们看其他类型3%主要是机构都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看看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的话,我们把他们分成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三类模式的话,我们看到公办公营当中能力完成的仍然是38%,能力完好的公办民营当中只有5%,还算可以,我们看民办民营26%,这里面都有一个问题,除了公办民营之外,这两类有相当住在这里人的老人能力完好,特别是公办公营这种机构有政府大量的补贴。如果政府资金进入以后,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既然有高达40%的人是不需要照顾的,但是这样的机构,我们说是向政府要补贴的。

回到我们的问题,现在我们叫做养老照护,也可以是社会长期照护发展,大家经常讨论的是保险覆盖不足,政府各个部门都热烈探讨着,长期照护保险都想做,这个很难做,如果很多问题不解决应该做。第二个强调治疗,忽视康复服务。第三个专业人员能力缺乏,和现有已经有的人力资源训练严重不足,前面三个不展开了。主要是第四个缺乏有效服务机制和第五缺乏有效的规范措施,这是影响我们长期照护或者是叫养老服务的产业也好,事业也好。田兰宁自己也在做,也收集了很多数据。我在10年前也做了,大家知道有一个国际组织,前几天在协和医院开了一个会,前几天去上海CCRC正在建的,已经建成非常豪华的体验中心,又开了3天的会。评估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国际上有很多人在做这件事,已经做了几十年了。有评估,就会产生很多数据,数据就要流动起来才有用,不是放在数据库里去,就像很多数据不让分析,那是浪费了一个无价之宝。数据是要用起来才有价值,我们通过评估获得的数据,然后数据需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流动起来,应该由各个部门同样使用,不应该是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等这些,而是有一个数据平台,让大家共享,因为养老服务是多方面,多部门合作的事情。

第二个评估的数据应该在老年机构当中流动,我们应该利用数据就是要评比出来,哪些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好一些,哪些差一些,我们还应该评出来那些机构服务质量比较好,而且成本控制的比较好,不是我们一味追求质量不顾成本,那些成本控制不好等等。我们需要让参与评估机构知道他们做的怎么样,努力方向是什么,机构之间有信息交流。信息也要让被服务者知道,知道服务是什么样的,不要以为被服务者是文盲,水平很低的人,大家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了,对这种信息是非常渴望的,非常理解的,只是我们愿不愿意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信息公开、透明。信息一旦公开以后我们就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服务适合我们。

为什么要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对规范有什么意义?首先你在临床服务的时候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质量改善的评测工具。什么叫共同的语言,因为在一线服务的时候,有很多人参与,会有老年病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一线工作服务人员的参与,这些是不同学科训练出来的。在服务同一个对象的时候,他们能不能交流,他们能不不有一个统一的语言,这种统一语言在我们评估、设计、实施过程当中,这种评估语言就被大家熟知,最后就变成共同语言。我们今天在研究老年流行病学和老年卫生保健中,研究当中就有共同语言,我们现在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是鸡同鸭讲,如果我们说的不是同一个事,其实浪费很多精力。

第三个创立以保险程度为依据的支费。今天我们支付方式非常粗糙的,比如说给北京市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给100块钱,稍微老一点的给200块钱,这种支付是非常没有意义的,对真正有需求的老人是根本不够的,没有科学依据时,建立保险需要非常慎重的。

数据库是为消费者,管理者,提供者制造有效率的评测手段。

除了规范过程,管理的过程也有规范效益,你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绩效差的人员提供重点检查,对绩效好的机构人员不用检查,甚至可以给予奖励,如果觉得数据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针对异常来做一些纠正或者是重新工作。你可以较少关注过程,更多关注问题到结果,你需要有监督、检查人员作为一个团队。它的规范意义还包括我们的数据包,或者叫数据集,包括临床和临床后果测量,不仅仅帮助我们提升服务质量,对研究更加有用,今天研究很缺乏这样的数据,科学性往往受到质疑。第二个反复强调的,医保用这种数据进行计算,就有政策的依据。最后就是数据规范的人力资源条件,当然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就要会使用评估工具的专业服务人员,我们已经办了两届老年评估培训,我们还会继续下去。我们需要会使用数据的管理者,未来管理者不是非常土的,光靠爱心不够的,我们要有专业的分析和模型。

我们所有做的技术,不要忘记了你是为老年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你所有的东西要为老年人建立,要做一个社区,要做综合性的,我们叫老年友好性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各种各样的老年人都能找到,是专业的服务,永远把这个放在你们脑子里,你们所有人应该为这样的社区进行服务,而不是产品多新颖、多奇巧吸引大众眼球。

我有一个美国朋友是一个设计师,80年代的时候是一个刚刚从设计学院的大学生,是个女性,她当年想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不知道老年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她怎么做呢?她花了3年的时间,请了纽约很好的化妆师不停的给自己打扮成老年人,扮成很残疾的状态,在纽约公园晃了3年,其中遭受小流氓的打、欺负等等,体会到了老年人的不容易,她成为老年设计领域的领军人,之所以能成为领军人她是前面做了那样的工作。我想告诉大家为老年人做出贡献是非常苦的,因为在座的年轻人不到老是体会不到老年人的真正的需求的。

本文是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主任裴晓梅教授在SSIDC养老服务信息化协同创新峰会上主题发言。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