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向85岁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致敬
编者按——智能养老瞭望
85岁,依然工作的女性,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三位年逾八旬的老科学家,至今没有完全停止自己的研究工作。科学不分年龄。老年人获奖是老年人对工作热情、坚持和勇敢的结果。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请继续努力吧!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份,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获奖。其中屠呦呦、威廉•坎贝尔生于1930年,Satoshi Omura生于1935年,三位都是年逾80的老年人。
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以上前两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而屠呦呦则是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寻得治疗疟疾药良方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年逾80,,药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发现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
疟疾是在发展中国家大肆传播的一种致命恶疾。仅在2013年,就曾出现2亿相关发病案例,导致了584000例死亡案例。相关病例主要出现在非洲,可以说疟疾是新千年里人类所遭受的一大酷刑。
为了研究出抗疟特效药,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任务”,意在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加入“523任务”的“中医中药专业组”,不到40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组长。
屠呦呦资料图
为了研究青蒿素,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用了40年的时间,其间还历经了“文革”岁月。
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继续进行青蒿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最终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单体,并命名为青蒿素。
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青蒿提取物中,由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
在《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中,有一页印制粗糙的新药证书复印件,那是中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这份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申报获批的证书上,并没有屠呦呦的名字。
早已获得有着国际医学界诺贝尔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大奖
在获得诺奖之前,屠呦呦曾被授予国际级大奖——美国“拉斯卡奖”。2011年9月23日,戴着眼镜、已经81岁高龄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美国纽约接过拉斯卡临床医学奖奖杯,成为继黎巴嫩裔中国公民马海德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科学家。
此外,2015年6月,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屠呦呦研究员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
来源:智能养老瞭望工作室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