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 联盟动态 >

SSIDC核心委员CEO:畅谈养老服务信息化创业创新(下)


惠州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汪宝:
大家好!我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创办这个公司,2008年开始筹备,2009年正式运作,到现在也有六七年了,一路走来,有很多感触和经验教训。这些年,我们考察过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内的做养老信息化的公司。我们做的范围比较窄,只做养老机构内部的运营管理系统,而且只做纯软件,没有任何的硬件,类似智慧养老的手表、定位都不做。国内外很多公司如日立、NEC等都做过这一块,但都没有成功。目前我们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客户,覆盖面比较广,各种档次的客户都有。我总结的经验有三方面:一是运气好;二是专注,只做一样;三是动作快,及时收集市场反馈,进行改进和升级。

关于创新,我个人的看法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断去尝试,发现错了马上改正。例如,2009年刚开发的软件版本有护理模块,后来发现国内没有对这一方面的要求,近一两年才有,所以护理方面我们是后来才提。另外,像APP和无线终端的使用,我们两年前也试过,发现市场反应特别淡,所以这方面的投入也控制住了。还有之前其他公司与我们合作在客户里推健康管理的方案,但发现市场不接受,所以也没有做。很多时候讲理论没有用,想出一个点子要试一试,让市场来检验。

谢谢大家!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信息系统第三事业部总经理 王朝阳:
首先,祝贺“智能养老创新创业基地”在这里落户。太极股份作为一个运营商,在民政行业打拼了很多年,在各大部委、北京市做了很多的信息化系统,我们也希望能把英特尔和其他公司做的相关产品引进来。很多公司可能和我们一样,做得比较苦,利润不高,因为之前做的很多工作是政务流程的电子化,主导需求的是政府,作为集成商,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现在,从国家整个电子政务发展来看,有三个大的变化:首先是工程建设的模式,原来的政务流程电子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为政府提供信息化支撑要看能不能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效能上的转变,同时是否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从建设模式上来讲,不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跨部门、跨区的建设;从系统模式上来讲,变化很大,从没有共享的、零星的、孤立的转变为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的绘制、大系统的共制。
在这样一个业态里,我们作为集成商,应该能为政府部门提供价值,能够解决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能够为政府履职带来价值,我们才能有定价权,才能活得更好。谢谢!


杭州思锐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海:
大家好!我们公司以前是做管理系统的,养老是其中的一部分,最近几年养老市场蓬勃发展,我们现在重点在做的是养老的智慧综合平台。我们开发的智慧养老系统出发点是针对空巢老人,他们在家里出意外的情况比较多,又没有人发现,现在由于高龄化,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智慧养老综合平台内容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两大块,一是对内管理的业务管理平台,另一个是对外公众服务的。对内的业务管理平台包括居家和机构两块,对外的公众服务包含智慧照护系统、对外公众服务网,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手机APP、微信这一块。

我们做养老行业这些年以来的感受是,养老这一块看起来比较热,但是要实现盈利比较难,大家做得都比较辛苦。我们在7月份刚拿到一笔风险投资,这一点不太容易,因为很多人都是在观望,真正投资的很少,我们也准备启动新三板的上市。我们希望借助资本的平台整合各项资源。今天到场的无论是核心委员还是个人都在关注养老,我觉得非常好。

我们在杭州受到阿里这样的公司的影响,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生态链的社会,不是要相互竞争,而是要看谁整合的资源多,谁的伙伴多,谁靠的大树多,我觉得SSIDC建立了一个很好平台。希望今后与大家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共同发展。

谢谢!


青岛未来创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卫华:
大家好,我1990年到日本,创立了一个IT企业,参与做厚生省的介护保险的管理系统,因此,到国内也想把IT应用到养老产业里,就成立了未来创发,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我们根据在日本的经验做了很多尝试,也有很多想法,我们可以利用之前在日本积累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产品和服务,有居家的,日间照料的,但是这些可能在中国并不适用。我们现在有一个产品,在青岛有三十多家机构在使用,是通过云端对养老机构进行管理。对于我们公司将来的发展规划,我们可能不会成为主导型的成员,但可以发挥在日本积累的经验,在中国今后导入介护保险方面提供一些政策性的支持。

对于创业,我有两个感受:第一是要想好盈利模式,开发养老产品时,想的可能非常好,但市场可能没有这样的需求,一定要冷静下来,想好商业模式;第二是团队,现在养老市场还没起来,我们的付出一定会超出收入,所以团队要有一致的价值观,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要有耐心,愿意为社会做贡献。

谢谢!

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翟宁:
大家好!我们易程是高铁最大的经营商,所有车站的票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都是我们提供的,每年有大概20-30亿的合同。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决定做养老行业,2014年进入养老行业第一件事是做一个大的信息平台,与清华大学、中国中科院进行产学研结合,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发改委申报立项,也拿到了很多资金支持。

今天的题目特别好,新技术、新模式、新常态。我们公司希望做新模式,在2014年10月,我们就独立组建了一家公司,就做一个细分领域,老年人的情绪管理。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是定位在社区,从去年10月新公司成立,到3月份正式运营,到现在在北京覆盖了51个社区,合同额发生的有26个社区,我们真正从IT公司转化成为服务公司,服务是本质,技术手段是辅助条件。关注老年人情绪的东西是一个小的心电智能化设备,我们在前端做服务,搭建服务团队,进入到社区。接下来我们会进入北京的100个社区。第三是新常态,田院长刚刚说要有情怀,进入养老行业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在做养老之前,我接手的合同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十亿的,但是在养老行业拿到的合同都是几千、几万的,而且拿到五千元的合同我都很高兴。另外,有时子女为老人买来的信息化产品,老人是排斥的,所以我们在社区建立老年大学,专门教老人电子产品的应用。

今天SSIDC已经搭建了一个智能养老创新创业基地,我个人也在做公益的事,发展养老计划,包括暖心工程(心理关爱)、暖身工程(智能化应用)。做养老这个行业一定要想好自己的模式,进入这个行业要做好准备,可能没有钱,也很辛苦,要真正沉淀下来,考虑好常态化的事情。

谢谢大家!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