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 联盟动态 >

SSIDC 8•8沙龙精彩回顾--展望智能物联与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养老中的应用


愿景——智能养老瞭望
我们希望能够把物联网和机器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造一个全时空的老龄关怀方案。这样,我们不需要完全高度自治的机器人取代物联网设备,而是与物联网设备共存。智能设备既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数据采集的功能,而机器人可以在家里漫游,做一些该做的智能的事情。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宋继强

大家,下午好!
今天讲的是新技术、新领域。
   我(宋继强先生)对于养老服务行业来说是一个新人,英特尔有很多部门都有参与这个行业,但对于英特尔研究院,这一领域还是比较新的,我先介绍一下英特尔研究院基本的情况。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介绍
   英特尔是摩尔定律的发明者,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摩尔定律,到今年已有50年,在这50年里,摩尔定律推动着计算领域不断发展,从主机时代(多人共享一台机器)到PCG时代(每人有一台机器)到移动电脑时代,再到智能手机时代。但是到了可穿戴、物联网和机器人等领域,会与一些不受摩尔定律支配的传统领域结合在一起,所以推进得没有那么快,但是这些领域恰恰是能够滋生最多创新,给大家生活带来最多改变的地方,所以英特尔也积极在这些领域寻找新的着力点和创新点,把IT领域的新技术跟传统领域和传统技术结合起来。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主要研究三个点,都是跟智能相关:一是智能计算,研究计算机或者智能设备如何与人更好地交互;二是智能系统,通过做很多种不同的原型来试验、展示智能设备能给人带来的变化并且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限;三是无线的基础设施,促进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机器人领域,我们关注的是服务机器人,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PCG机器人到实现简单的人机交互,制作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并把这些原型应用到老年人看护市场(aging care),先是把IT领域比较常见的功能如社交功能应用进去,之后把健康方面的功能应用进去,持续不断地向合作伙伴和生态环境推送新的技术,由英特尔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把最终的终端产品做出来。

Edison智能物联网设备
    英特尔有一款目前最新的Edison计算平台,其主要好处是“小身材、大智慧”,虽然体积只有sd卡大小,但几乎具备了PC的全部功能,同时具有wifi和蓝牙,把计算、存储和联网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例如,把它植入瓷杯中做成“智能瓷杯”,可以支持触摸交互、彩色显示、声音录播、运动传感、温度传感、无线充电等功能,并且可以与很多的应用程序结合,比如社交类应用、信息类应用、游戏应用等。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可以通过智能瓷杯来帮助他使用微信的功能,让老人能够进行语音对讲或文字交流,运用这种最新的交互方式,无需再学习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这个例子说明了如何让日常的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另一个例子,智能花瓶,可以用来监测室内环境,也可以进行交互。如果把物联网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收集室内信息,建立室内环境数据,对于老人看护,了解老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的情况有很大帮助,这些数据都可以为分析老人的活动情况提供大数据来源。

用于老人照护的服务机器人
    未来十年将是机器人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十年,机器人主要分为四类。(1)生产领域,工业机器人会有很大发展。(2)对于专业机器人,如医院里用的、机场用的、安保机器人等,这一领域是高度细分的。(3)而普遍性的大市场是面向家庭的服务机器人,如陪伴、看护老人,与老人互动,英特尔在这一领域最有优势,因为市场很大,老年人人口数量很大并且处于高速增长期,这个领域的机器人需要会移动并且与人有比较好的交互方式,从做计算机角度有很多需要通用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比如视觉的和声音的。(4)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大力做的小型的“寓教于乐”的机器人,用来与小孩交互。
    居家养老服务所用的智能机器人在家里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它必须能够了解家庭内部布局,能够自由活动。会移动的智能机器人应当与静态的物联网设备相结合使用,静的设备既作为一个位置标点,又能够采集数据,机器人作为可以动的设备具有机动性,并且有视觉的交互能力,可以与人进行交互。

机器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
    我们针对老人健康管理和居家养老的需求总结了几种常用的使用案例:

    第一种大约占60%-70%,由机器人与老人进行交流互动,比如通过语音交流为老人提供信息,为老人解闷,倾听老人的话语,并进行表情的反馈,推荐老人做一些活动,同时利用社交的智能设备帮助老人与他的朋友圈、亲人进行连接。

    第二种是社交的维护,为老人得到的信息进行过滤(例如微信的群信息筛选),用老人喜欢看到的方式把信息呈现出来,同时帮助老人进行比较方便的视频对话。机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时帮助老人监控他的朋友圈的情况,提醒他有一些事件的发生。例如:一个机器人看到老人的孙子在他的朋友圈发了一张毕业照,可以帮助老人把照片下载下来给老人看,并帮助老人通过远程视频与孩子对话进行祝贺。在某些医学的角度看来,社交其实是刚需,可以防止老人进入抑郁或不良的精神状态。

    第三种,在某些紧急情况发生时,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以及与其它智能设备的结合检测到这些情况,在“人”的帮助下采取相应措施,为老人提供帮助。例如,当机器人发现老人身体不适时,询问老人是否身体不适,如果老人回答需要服药,机器人可以把药拿给他服用,在老人的直接命令下进行这项活动。另外,机器人和物联网设备结合,可以形成24小时的服务系统,能够采集到很多信息,包括日常健康信息、服药记录。机器人比智能设备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比如老人的位置记录,与老人对话的记录,通过视觉、声音监测到的行为的记录,同时知道老人的娱乐喜好以及环境的信息。机器人的最强项是强大的记忆力,通过记录下日常的信息来检测异常,之后对老人进行提醒、推荐等。例如,机器人检测到一位习惯7点起床的老人某一天到了8点还没有起床,它会判断是否老人出现了异常,通过询问老人,或通过通讯功能与后台的家庭医生或社会服务工作者联系,确定是否需要急救。

    我们希望能够把物联网和机器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造一个全时空的老龄关怀方案。这样,我们不需要完全高度自治的机器人取代物联网设备,而是与物联网设备共存。智能设备既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数据采集的功能,而机器人可以在家里漫游,做一些该做的智能的事情。这是我们希望能达成的目标,也希望各位能考虑在你们做的系统中把机器人作为最前端。谢谢!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