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 联盟动态 >

胡晓义: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导言
本文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主论坛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老龄化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突出特征,既蕴含着重大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本届博览会以“感恩社会、关爱老人、改进服务、推动发展”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博览会筹办方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此,我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本届博览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我国与老龄化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与各位分享。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10%。也就是说,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我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新世纪的这十几年,也正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的时期,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第一,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上世纪末,我们着力改革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重建了社会化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始建了失业保险制度;进入新世纪以来,相继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些重大的制度,最迟于2012年都实现了在全国城乡各地的普及,各项制度相互补充,初步构建起惠及全民的社会安全网。
    第二,覆盖范围迅速扩大。2014年末,我国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合计8.42亿人,比2008年增长2.8倍多。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计参保13亿多人。我国已成为社保制度覆盖人数最多的国家。
    第三,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人均养老金比10年前提高2倍多,使80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受益。同时,全国还有1.4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从去年起又统一提高了待遇标准。随着全民医保的基本实现,职工住院费用从医保基金支付的比例达80%以上,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达到60-70%。亿万人民群众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国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合计收入3.98万亿元人民币,支出3.3万亿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1.47倍和1.68;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万亿元。此外,我国于2000年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14年末基金规模达1.2万亿元。基金实力的增强,为我国社保制度长期持续运行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五,社保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经过长期建设,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所有区域的社保管理服务网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并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和行政村建立的基层服务平台。至今年3月底,全国统一、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已发放7.37亿张,亿万参保人能够持卡就医结算、缴纳社保费和领取社保待遇。80%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回顾以往,我们有理由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感到鼓舞;展望未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等严峻挑战和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奋斗目标,我们更感任重道远。2014年我国 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2亿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亿人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率将达到近35%。老龄化是人类健康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延长的结果,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我们首先要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看待这一人口结构变化,争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适合老年社会的商品和消费市场等积极举措,在为老年人送去更多关爱、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赢得经济发展的“银发红利”。同时,我们也要充分预见老龄化高峰期带来的巨大挑战。针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长期收支平衡压力增大、老年人医疗保障需求急剧增长、老年服务供需不平衡等突出矛盾,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考虑了8项主要对策。
    第一,构建稳定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职工和居民两大基本制度平台间的政策衔接,使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从蓝图变为现实。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第二,继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到2017年,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全面完成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基本信息登记,社保卡发行10亿张以上,形成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和每个人唯一的社保标识,尽快实现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对适用人群的全覆盖。
    第三,实行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按照大数法则,进一步提升基金统筹层次,合理调节老龄化程度不同地区之间的资金余缺。
    第四,稳步提高养老、医疗待遇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建立基本养老金与工资收入、物价水平适度挂钩的待遇调整机制,使老年人更好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同时保持制度的稳定持续运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要循序渐进,并与加强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紧密结合。
    第五,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以利于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缓解老龄化带来的资金平衡压力。这一政策的实施必须提前预告,小步徐趋,完善相互配套支持政策。
    第六,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增加长期战略储备;落实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保缴费的责任;在确保安全基础上,推动养老保险结余积累基金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第七,完善全民医保系统。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相结合,缓解重特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有效解决老年人慢性病医疗费用问题;以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第八,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业。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加快培训老年照护专业人员,发展老年社区服务,使老年人不仅有所养,而且有所乐、有所为,促进社会和谐。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人口老龄化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中国虽然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调整十分严峻,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规律,抓准突出矛盾,未雨绸缪,坚持深化改革,积极促进发展,就一定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中国不仅完全能够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而且能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更加美满幸福。
    谢谢大家!

 
(来源:智能养老瞭望)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京ICP备16005488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南路1号渡业大厦 邮编:100081 电话:15901123013